開博辭 | 祈願淨土在人間


引子 (Cover)
《指環王:護戒使者》(The Lord of the Rings: 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): 魔戒遠征隊乘船經過 “阿門漢峽”(Argonath, Pillars of the Kings).
Table of Contents
總序
文章合為時而著,歌詩合為事而作
這是我的博客第一篇文章, 因此姑且算此文為開篇辭, 作為所有博文的總序言.
再來說博客一詞, 源於英文Blog, 進一步源自Web Log, 即網絡日誌. 但在中文語境下, 我望文生義的解讀:
客者, 訪也, 即有朋自遠方來; 博者, 廣也, 即無所不包,
寫真集什麼都可以往上放;
博客便是以文待客. 我雖然沒什麼禮貌, 但總希望來客不虛此行.
我對系列博文目前還沒有太多想法, 估計會放一些攝影集, 更一點隨筆散文, 可能還會有些書評影評?
但我覺得, 形可以散, 神不能散. 開宗名義, 需要一個一以貫之的主題, 提綱挈領, 統御全站:
One ring to rule them all, One ring to find them, One ring to bring them all and in the darkness bind them.
於是我就說:
佛說, 預約人間淨土
文
我念大學的時候無所事事,也就那個時候看了最多電影。《大佛普拉斯》印象很深,那裡菜埔去肚財家,去看肚財的飛碟和娃娃,穿了一件白T恤,上面印著:
預約人間淨土
於情於景,菜埔這麼窮,T恤肯定是免費領的。這就和大爺大媽們,沒事上街穿一件,``國酒茅台,香飄世界’’,沒什麼兩樣。
但我當時想,好傢伙,什麼廣告商這麼講格局,我以為碧桂園已經是慈悲心腸的天花板:
給你一個五星級的家
不可能爛尾的
按圖索驥,我不難找到台灣慈濟會題為:預約淨土在人間——慈濟在當代佛教的使命的一篇講稿。我認認真真去讀了。
裡面說,《長阿含經》載,佛陀行將滅度,諭示弟子:
安樂人天,拔苦眾生;真大慈悲,信實不虛,以是因緣,必得疾成無上菩提
自他滅度之後,凡世會歷經正法時代、像法時代及末法時代。到了末法時代世間將充滿了刀兵、風火、水患。戰爭頻仍,大地殘害,人心貪婪,令人憂心與不捨。作為佛弟子,何忍獨善其身,只求自我之深妙禪定。佛陀之遺教正是希望佛弟子能深入世間之苦難,以大慈悲心拔眾生之苦,用自身清淨無染之智慧,度化一切為無明所困惱之眾生。
佛陀確實有大智慧。彼時只是2020年初春,我覺得武漢似乎只是一場小感冒。世界也會好起來的,同我小時候所接受的良好教育做題訓練一樣:
全球化令世界成為地球村,和平與發展才是當今時代的主旋律
——《思想品德》人教版
後來我發現不止思想品德,不管歷史書還是政治書,儘管過去的都是假的,但是預言的也沒對的。世界沒有變好,倒是末法時代越來越近了。瘟疫,專制,戰爭果然如期而至,一浪高過一浪。一個日益封建保守,衝突對抗的混亂世界就這麼來了。還是佛陀老人家真大慈悲,真大智慧。
台灣慈濟人於是以濟世為任,普令一切眾生,發菩提心。
蘇格拉底說知識即德性(Virtue is knowledge),那我們泛柏拉圖的來說,是不是一切邪惡都只是源於德性和知識的不充足? 慈濟於是說:
為知識貧困者,做不請之師。
菩薩``是諸眾生真善知識,是諸眾生大良福田,是諸眾生不請之師,是諸眾生安穩樂處,救處護處,大依止處’’。說的真好。
後來我發現菩薩的願景好像也很難。他人即是地獄。如果共識或者一種秩序能夠輕易達成,不管是通過傳播還是教育,我們應該早在古巴比倫的燈塔熄滅前就建成了巴別塔。
幸好那時候沒有Internet,不然按照信息傳遞的新速度,古巴比倫可能連伊特門安基(Etemenanki)也建不起來。
那時候我逐漸意識到,20年的時候,我的大學小宿舍裡的香港臥談會尚且無法有一致,更別去提這顆廣袤無垠的大星球。也許紛爭與撕裂才是歷史的主旋律? 當代政治哲學裡,大家覺得地攤和臆想居多的亨廷頓才是站在山頂的老和尚:
別管邏輯和推演如何,你就說預言對不對吧
再到後來,連自己也是迷茫的,被懷疑的。烏托邦是建不成的,柏拉圖這麼好心腸也鋪不平敘拉古的路。先不說存在和倫理,我所偏愛工科男們的理性就可以被懷疑,它是不是激情的偏好?
我有時候在虛無主義和存在主義間來回散步,想著先懸搁懸搁,寫點代碼得過且過:
發現代碼裡的#FUCK比#TODO還多
真羨慕佛祖。我不求有什麼大神通,排山倒海,逆轉江河,只求作為一條思想的小蘆葦,
能不能教我一葦渡江?在時代的大浪中,只求自己上岸行不?
我保證不斬意中人
可能的不能既要又要, 不可能的更感痛苦折磨. 还是佛門大法好, 佛陀才是大智慧.
過去心不可得,現在心不可得,未來心不可得. 如來者,無所從來,亦無所去.
與其糾結保守還是自由, 建設金字塔還是巴別塔, 不如出家佛門淨土.
英美日德法意澳新瑞, 該往何處潤?
一路向西,
到成華大道,往大西天 !
地球Online不好玩?
多積德,下個服務器攜號轉網極樂淨土
(免手續費)
還有…?
Amitābha !
後來我去了越來越多的地方,接觸了越來越多的人,在沒有信號的航班上看了越來越多EPUB,好像對這個世界如何運作也知道的更多了。
我開始意識到好看的up主是刷不完的,想辦法與無處不在的信息洪流保持一個可以冷眼旁觀的距離:
有兩種方法可以讓文化精神枯萎…另一種是赫胥黎式的——文化成為一場滑稽戲
我接觸了一些攝影,特別是星空星野一類的題材,我開始意識到小時候的《銀河系漫遊指南》起碼沒騙我:
世界上有兩件東西能震撼心靈…….另一件是我們頭頂的燦爛星空
我知道非洲貧民,中東外勞,還有東/南亞工人,歐洲難民,.., 他們大體有怎樣的生活範式,若是拍他們的人文題材,該怎麼向右曝光環境裡的陰暗:
…對苦難…的同情…
我知道了一些人,比我在王者榮耀的露娜還要孤勇:
只有歷史能說,我們站在時間的什麼地方,應當向什麼方向前進。歷史進退,匹夫有責
我明白了連阿姨都知道的道理,秩序有所代價:
一個人如果在25歲之前不是自由主義者,是沒有良心的;如果在25歲之後不是保守主義者,是沒有腦子的
我開始了trading:
``論韭菜的自我修養''
當中我不僅明白市場才是客觀實在,trader只能做到戰勝自己;讀各種交易和經濟書籍也頗有收穫。
《置身事內》我印象就很深,儘管這麼多的長篇大論有這麼多的欲言又止,但結語還是說:
我出生於1980年,長在內蒙古的邊陲小鎮,在北京、大連、上海、深圳、武漢都長期待過,除了在美國讀書和生活的六七年,沒離開過這片滾滾紅塵。雖然見過的問題和麻煩可以再寫幾本書,但經歷和見聞讓我對中國悲觀不起來。我可以用很多理論來分析和闡述這種樂觀,但從根本上講,我的樂觀並不需要這些頭頭是道的邏輯支撐,它就是一種樸素的信念:
相信中國會更好。
這種信念不是源於學術訓練,而是源於司馬遷、杜甫、蘇軾,源於"一條大河波浪寬",源於對中國人勤奮實幹的欽佩。它影響了我看待問題的角度和處理信息的方式,我接受這種局限性,沒有改變的打算。
沒人知道未來會怎樣。哪怕只是五六十年,也是一個遠超認知的時間跨度,信念因此重要。1912年,溥儀退位,舊制度天崩地裂,新時代風起雲湧,直到改革開放,仿佛已經歷了幾個世紀,但實際不過66年。
我是個經濟學家,基於專業訓練的樸素信念也有一個:
生活過得好一點,比大多數宏偉更宏偉。
我確實羨慕很多像這樣信念堅定的人。不去說教會裡的僧侶們,就看看身邊這麼多西馬中馬的門徒們。我竊以為也需要給渺小的自己多打打氣。多一點信心,多向前看。
拿出行動來,從洗澡的時候多外放做起,甚至可以跟著唱:
跋
小學語文老師和我說過,寫文章沒有首尾呼應,突出主題是很不好的。
So, there is no punchline today.
值此世界充滿了對立、衝突,人心崩壞之際,佛弟子更應勇猛精進,深入世間之苦,無論物質或心靈的苦,我們都能以覺悟的有情,擁抱度化一切迷惘的眾生。讓不同種族、不同宗教及不同階層的人,都能同沾佛陀這份清淨無染、圓融無礙、無上正等正覺的慈悲及智慧。恆持這一念心,精進不懈,
佛陀寂滅已逾兩千五百載,末法時代既至。無量劫數裏,我的生滅只是剎那,我看不見燃燈,更等不到未來,於是我便祈願:
祈願淨土終在人間實現。